WFU

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反正送去中國的專利申請案價值都不高,是嗎?


作者:蔡東霖

彎彎問道:「中國白皮書聲稱擁有本國專利數量超過任何國家。量的確很多,質呢?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核准的專利權,品質或價值很高嗎?」
港港回答:「中國或許擁有本國專利數量超過任何國家,但大多沒有價值。」




美國 Bloomberg 社在2018年9月27日的報導說,中國號稱擁有的全球專利申請案量最多。但大多數的專利權,在五年內就消滅了。引用上海 JZMC 專利商標事務所的資料,在設計專利(design patents)方面,中國每百件專利權中有約 91 件在第五年消滅;而在新型專利(utility model patents)方面,中國每百件專利權中有約 61 件在第五年消滅。而發明專利(invention patents)則約為 37 件。簡單計算可知,中國專利權在平均五年期消滅率約 63%。

相較之下,根據美國專利商標局的數據,2013年發布的美國專利權,在2018年仍有 85.6% 保持有效。中國這樣的情況,幾乎與美國相反。如果與美國的專利申請比,中國的專利權在申請的五年後被放棄的比率幾乎接近美國的4.5倍。

這說明了,在中國,儘管許多申請人提交了相當大量的專利申請案,但大多數的專利權在第五年就被丟棄。也就是說,申請人在第五年想要繼續保留專利權的慾望很低。通常,只有申請人覺得保留專利權的收益比不過維持專利權的費用才會決定放棄專利權。

我們推測有可能的原因是:中國政府大力道地採適當政策,不論是華東或是西北,電子或是林牧,均大力推動大學、公司或是個人發明者提出專利申請案,同時政府對申請人提供補貼和其他激勵獎勵。所以,申請人只是想提出專利申請案,而不會進一步確保這些申請案的專利技術是有用、有價值的。然而,隨著持有專利權的年數增加,專利權維護年度費用也會跟著上漲。專利權人不願意繼續支付越來越高的年度費用,進一步導致這樣的高放棄率。

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的專利權,確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有價值。Bloomberg 社的報導提到,上海 JZMC 專利商標事務所的專利律師 Lu Junfeng 說:「如果連設計專利的保留率都如此之低,那麼,有一件事就可能會被提出質疑:中國的專利制度,是否存在更大的系統性問題。」


MIC 2025 導致有量沒質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 2015 年提出「中國製造 2025 (Made in China 2025)」計劃。這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首個十年綱領,旨在使中國成為全球技術領導者,將國家轉變為能夠自給自足的強國。根據計劃,預計到 2025 年,中國將從「製造大國」成為「製造強國」,而在 2035 年,中國更計劃將其製造業水準,超越德國和日本等已開發國家。

因此,對於儲備智慧財產權,尤其是專利權,將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要素。為此,中國政府藉由透過補貼或激勵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專利申請。所以,當 2010 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地主國國內專利案數量的最大的國家,之後就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僅僅 2017 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就批准了180萬件專利申請案。

然而,這樣的申請案數量並未轉化為實質地可被產業利用的質量。中國在某些產業,仍然依賴於其他國家的創新,例如智慧型手機。

另外,專利數量是地方政府的政績之一。所以,地方政府為了保持政績,就會更進一步鼓勵申請專利,進而導致專利申請案數量激增。甚至,引發欺詐性專利權氾濫。例如,部分公司透過申請專利案來獲得減稅、年度補貼,甚至在員工的稅收和居住方面取得好處。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在 2018 年 8月 罕見地抨擊中國的智慧產權行業存在剽竊、偽造和不合標準的做法。這份報導指出,智慧產權行業受到「薄弱智慧產權、虛假需求以及一些公司熱衷虛假創新」的困擾。虛假的創新佔用了補貼資源,傷害了努力工作的創新者,並且還篡改了政策制定者的客觀性。不幸的是,在現有的中國司法制度下,尚無法有效威懾欺詐性申請或偽造證據。




儘管中國的專利質量每年都在提高,但它們與美國相差甚遠。

中國的智慧產權產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歡迎隨時指教討論